试点项目

  • 项目背景

    2018年,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在长宁区境内选择了包括延安路高架、轨道交通3、4号线凯旋路段和苏州河引桥桥洞空间作为桥下空间微更新试点开展方案征集,力求转变城市的剩余空间,使其融入日常,成为富有活力的场所。竞赛一经公布,不仅收到了来自设计师们的大批高质量的方案,同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今年,部分试点的实施正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我们拉开“行走上海2019——城市空间微更新”的序幕,发布桥下空间微更新试点以及方案征集信息,希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如何激活桥下空间,如何设计“城市家具”改善空间环境品质作更进一步的探索与讨论。

    2019年桥下空间3个试点分别是:

    1. 位于虹口区轨道交通3号线虹口足球场站;
    2. 位于普陀区苏州河古北路桥和祁连山南路桥;
    3.位于徐汇区的轨道交通3号线宜山路站。
    其中,古北路桥在长宁区段的桥下空间是去年的试点,将在今年建设完成,本次普陀区段的尝试不仅是一种呼应,更是点亮“一江一河”的贯通工程;虹口足球场站和宜山路站则延续了对轨道交通高架桥下空间的探讨,还集合了换乘点、公交站、停车点等多种需求,问题更为复杂。

  • 设计对象及要求

    试点一:轻轨3号线虹口足球场站

    位置:轨道交通3号线虹口足球场站桥下空间,紧邻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与虹口龙之梦商场。

    虹口足球场站区位图

    范围:研究范围为花园路以北区段,长约300米;重点设计范围为轻轨站南北出入口楼梯广场区段,各长约40米,宽约25米。

    虹口足球场站及周边现状

    虹口足球场站平面

    虹口足球场站剖面

    现状与问题:目前该站点为综合性轨道交通换乘站点,衔接轨道交通3号线和8号线,沿线有多个公交站点,站点两侧分别连接人流量大的体育、休闲和商业场所,在周末及有大型体育、演出活动时人流达到峰值。

    虹口足球场站北出口

    轻轨站下的空间体验欠舒适,由于缺少阳光直射,整体环境较为阴暗,出入口楼梯与无障碍电梯位置隐蔽,缺少功能性导览标示,不易找到。

    虹口足球场站南出口

    怎样处理出入口位置和广场空间来改善进出站便捷性与安全性?怎样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使乘客更加方便到达目的地?怎样营造更具地区文化气质的场所环境?

    试点二:普陀区苏州河引桥桥洞空间

    普陀区古北路桥

    位置:古北路桥普陀区境内的引桥桥洞空间。

    古北路桥区位图

    范围:研究范围为苏州河以北至光复西路,长约270米;重点设计范围为桥下空间南侧,长约70米,宽约70米。

    古北路桥及周边现状

    古北路桥平面

    古北路桥剖面

    现状与问题:苏州河沿线古北路跨河桥,东西两侧均为长风生态商务区滨河绿地。目前引桥桥下空间原为停车场,现在临时作为市少儿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未来该空间可释放出来。桥下道路空间停车占用空间现象严重,隔断两个绿地公园,市民无法便捷地往来两块绿地。

    古北路桥桥下停车

    古北路下目前封闭的临时市少儿图书馆建设指挥部

    怎样有效利用桥下空间连接东西两侧绿地公园,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品质,为市民的日常休闲活动服务,成为苏州河贯通的亮点?

    普陀区祁连山南路桥

    位置:祁连山南路桥普陀区境内的引桥桥洞空间。

    祁连山南路桥区位图

    范围:研究范围为苏州河以北区段,长约290米;重点设计范围为桥下空间南侧,长约150米,宽约40米。

    祁连山南路桥及周边现状

    祁连山南路桥平面

    祁连山南路桥剖面

    现状与问题:苏州河沿线祁连山南路跨河桥,周边以工厂、创意园和住宅小区为主。目前引桥桥下空间及苏州河沿线空间完全封闭,桥下及桥身周边的空间消极。该区段苏州河贯通工程预计于今年内完成,桥下空间将成为岸线的重要节点。

    祁连山南路桥下封闭的空间

    沿祁连山南路街景

    怎样结合苏州河贯通工程,重新定义该段空间的使用人群与使用方式,激活桥下空间,使其成为贯通的亮点?

    试点三: 徐汇区轨道交通3号线宜山路站桥下空间

    位置:轨道交通3号线宜山路轻轨站桥下空间,连接4、9号线地铁换乘。

    宜山路站区位图

    范围:研究范围为徐虹中路至宜山路区段,长约370米;重点设计范围为站点南北两端广场空间,各长约120米,宽约20米。

    宜山路站及周边现状

    宜山路站平面

    宜山路站剖面

    现状与问题:目前该区段的轨道交通高架桥下空间为站点进出广场,净高约4.2米,以通过性空间为主,人流密集。宜山路南侧的凯旋路、凯进路交叉口的等候广场设有通风井及广告牌等设施,影响行人视线和通行路径。北侧桥下空间设有泵房、通风井、公交站、管理用房及停车场等辅助设施,使用状况不佳。西侧设有连接9号线地铁换乘的临时棚架通道。

    宜山路站站下空间

    宜山路站南侧绿地

  • 方案征集规则

    团队要求

    1. 设计师(团队)和艺术家(团队)可在三个试点项目中自主选择一个作为设计对象。

    2. 在既定时间要求内,提交试点的设计理念及方案,方案应有一定的设计亮点,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具有可操作性,并综合考虑建设和经济投入的性价比以及实施操作性。

    3.方案征集活动每个试点原则上评选出6个入围方案,并在其中甄选出1个优胜和2个优秀方案。优胜的设计师(团队)和艺术家(团队)需根据评审会意见进行一轮方案深化。

    4. 原则上推荐优胜方案设计师(团队)和艺术家(团队)参加试点项目的实施深化工作,完成施工图推进建设实施,并配合组织方开展成果分享、展示活动

    成果要求

    成果内容:

    每个试点的设计任务均有两个范围,即研究范围和重点设计范围。

    设计方案应结合周边功能、环境、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对研究范围内的功能、使用方式做整体设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理念阐释、功能业态策划、空间环境改善策略等。

    在重点设计范围区段内,结合基地条件,提出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并重的改造方案,切实改善桥下空间环境,激发地区活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形态设计方案图纸、活动策划、分期实施计划及工程造价预算等。

    原则上不宜进行道路红线调整,如有调整需提供合理策略;在不影响高架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公益性便民服务设施类构筑物;对于现状已有的停车位需提出有效改善策略;其他设计疑问可在“设计说明会”中一并与主办方交流。

    成果形式:

    图纸要求:2张A1图版(jpg或pdf格式),研究范围和重点设计范围各占一张。

    图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平面、立面、剖面、轴测、渲染等,辅以文字说明。绘图比例不限,要求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设计意图。其他各类图纸以充分表达设计理念为原则,由设计师和艺术家自行确定。

    设计说明要求:说明宜图文并茂,包含项目建设造价预算,采用中文,度量单位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单位。

  • 奖金及奖励方案

    奖金

    每个试点根据设计成果质量,原则上选出3个入围方案,并在其中选出1个优胜方案。

    入围方案:获得入围奖证书。

    优秀方案:获得证书及设计补贴1万元(含税)。

    优胜方案:获得证书及设计补贴1万元(含税),完成深化方案后,另获得奖金9万元(含税)。

    实施方案:优先推荐优胜方案设计团队进行实施建设方案设计,并按项目建设要求,完成施工图、指导项目选材、施工、参与现场协调等工作的,由实施主体为设计团队提供设计费用,设计费用根据行业标准确定。

    奖励

    所有提交设计方案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均可获得由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颁发的微更新计划志愿者设计师荣誉证书。入围设计方案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将纳入“微更新设计团队库”,后续有其他的微更新项目将优先推荐。

    *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

  • 报名及整体工作安排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6月30日 17:00

    报名方式

    编辑信息“姓名+职业+单位+电话+邮箱+所选试点”发送至邮箱:walking_sh@sdpcus.com

    *报名后,工作人员将在1-2个工作日内回复,报名成功的将发放相关试点的设计资料包。
    *报名需提交单位信息,在校学生可写学校名称,在职人员写所在单位。该信息仅用于统计参赛人员构成比例,不作为方案评审的参考依据。

    整体安排

    第一阶段2019年6月-8月

    任务书发布与方案征集

    报名截止时间6月30日17:00
    7月5日前,设计说明会及现场踏勘(邮件通知)
    8月5日提交方案成果,截止时间:8月5日17:00
    walking_sh@sdpcus.com
    8月中旬组织方案专家评审会
    8月底,完成颁发奖金及奖状

    第二阶段2019年9月-11月

    实施方案设计

    由实施建设主体推进工作,11月上旬完成实施建设方案

    第三阶段2019年11月底前

    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

    活动主办方将所有入围方案进行成果展示,并举办设计师沙龙分享经验体会
    *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