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规院2022年度业务大会|业务板块学组交流(第二天)
来源: 2022-11-30 12:33:00 点击:2785


2022年1122日,上规院业务发展大会进入第二天。上午为土地资源与乡村规划板块和数据规划应用板块的交流,分别由板块召集人陈琳和许俭俭主持,特邀市规划资源局乡村处处长顾守柏、上海市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规划行业总监罗亚作现场点评,同济大学教授钮心毅提供了书面意见,板块总召集人,副院长赵宝静和院总工程师张逸分别进行总结。下午为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板块和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板块的交流,由板块的召集人奚文沁和李锴主持,特邀同济大学邵甬教授、庄宇教授作现场点评,板块总召集人、副院长赵宝静进行总结。院领导班子都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土地资源与乡村规划

主持人:土地资源与乡村规划板块召集人、首席规划师陈琳

作为院内相对年轻的业务板块,在既有业务积累基础上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契机,以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攻方向,全面、全过程地深度参与上海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陆海一体视角下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索和应用——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郑豪

基于陆海一体视角,以重点任务为抓手,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探索与应用。充分支撑和全面保障年度重点工作,在发展理念和趋势维度上全面跟踪蓝色城市群和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自然资源要素综合利用与保护策略维度上聚焦长江口海域资源、泥沙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技术方法维度上核心构建陆海一体化生态识别、保护与修复的逻辑链条。未来将强化院内外交流与合作,体现学组跟踪研究的战略前瞻性、要素积累性和技术创新性。

从土地资源到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成员武秀梅

土地利用关注要素的有效供给和耕地的有效保护,规划编制需要加强与用地政策的融合。同时,从土地资源到自然资源,亟需厘清耕地以外的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管控—规划—管理的思路和技术方法,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学组从局内规土融合、局外自然资源整合、自然资源的融合3个方面搭建学组跟踪框架,并就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上海市自然资源现状调查数据转换、上海“五个新城”土地资源梳理与高质量利用3个代表性的年度重点任务展开介绍。

将用途管制思维融入规划实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指导朱莉萍

近几年,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以及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国家和本市层面出台了很多用途管制方面的政策。国土空间规划是用途管制的依据,用途管制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联系紧密。为使两者得到更好衔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引领性和实施性,本学组开展了用途管制政策的跟踪,并在重点项目实践和课题研究中,不断融入用途管制思维,同时从规划视角为完善本市用途管制政策提供思路。

乡村振兴在行动——乡村振兴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沈高洁

乡村振兴学组的核心任务是立足上海实际,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学习二十大精神,学组从区域协同视角对新型城乡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更强调系统性地看待“三农”问题。年度观察发现,疫情影响下,农业地位更加凸显,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迎来拐点。上海乡村振兴处于由表及里的过渡阶段,针对目前存在的体制机制、技术方法和实施落地等问题,提出完善跟踪评估机制、强化基础研究和加强实践活动的学组工作设想。

专家点评

市规划资源局乡村处处长顾守柏

该板块面临广泛的新问题、新知识、新内容,通过“项目+专题研究”的形式,有利于整体思考一般性问题。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学组立足陆海大视角、广视野,研究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开放性,建议聚焦核心问题,强化应用和问题导向。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学组梳理了规土融合的地方实践与全国整体“两统一”的职责安排,建议从管理实践角度,立足上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评估相关工作实践,系统性把握问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学组梳理了政策体系、农林水复合利用的具体试点研究等,建议找准切入点,把握用途管制思维在规划实施体系的枢纽作用。乡村振兴学组从宏观背景落脚到规划体系,探索了规划向治理型、过程型、行动型转型,建议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发挥上海乡村规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规划行业总监罗亚

从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监测网建设等近期工作,可以看出国土空间规划从注重编制向实施监督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生态修复、土地管理、用途管制、乡村振兴等都成为热点。主要有三方面想法:一是板块的业务梳理很重要,可以应用CBM方法进行结构化,如构建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业务体系;二是应用数字化转译的思路,通过规则库构建提供执行的工具支撑,实现业务和政策的转换(如用途管制、城市设计等);三是顺应“板块式”向“场景式”转型的发展趋势,树立面向对象的思维,同时实现职能精细化与协同,促进学组跨领域的合作,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结发言

板块总召集人、市规划院副院长赵宝静

土地资源与乡村规划板块是一个较新的探索领域,4个学组结合重点项目以及课题,对超大城市郊野地区的规划、资源利用与保护、空间管制以及乡村振兴等开展了一系列的跟踪研究,形成了法定规划成果及相关政策、机制方面的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感受:一是突出了对上海自然资源保护优先的理念;二是系统梳理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与用途管制思路,以及市局国土空间土地管理业务;三是探索规划指引、示范村试点、责任规划师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工作机制。下一步要加强国土空间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不断提升学组学术创新和研究能力。特别是加强跨学组交流,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开展跟踪研究,探索上海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上下贯通的路径,支撑郊野地区的规划技术体系,系统性、整体性地研究乡村地区规划编制、管控、实施及运行。


数据规划应用

主持人:数据规划应用板块召集人许俭俭

数据规划应用板块作为院业务体系中的第3个层次,起到全面支撑各业务板块的作用。板块设数据底座建设、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研发3个学组。3个学组相互关联、互为支撑,数据底座建设学组是数据规划应用板块的基础,应用技术研究学组注重应用实践和技术转化,新技术研发学组注重前瞻性,是服务业务板块的重要载体。

夯实基础,行稳致远——数据底座建设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许志榕

数据底座建设紧跟院业务发展五年规划,在2022年对整体建设思路进行研究,优化了院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框架,本着“以用定建,服务主业”的原则,以“数据全、精度高、空间化”等为建设目标,明确核心数据价值体系,稳固与开拓数据渠道,以更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开展数据治理,并于今年落实了多项核心数据库的建设。未来数据底座学组将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促进业务联系”,持续做好全院数据建设、共享与挖掘,不断为规划主业提效赋能。

潜心挖掘,集成创新——应用技术研究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冉江

应用技术研究学组承担对院基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升院数据应用能力的工作职责。学组从数据基础、技术原理和规划应用3个维度,对院有突出重要价值的数据资源进行研判,统筹本年度的应用技术研究工作。针对重点研究方向的遥感和百度大数据,从动因、研究框架、主要创新点和为规划赋能等,系统介绍其挖掘成果和应用场景,并对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提出建议和展望。

数字孪生,筑基未来——新技术研发学组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徐璐

万物互联、虚实映射、实时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将成为赋能城市实现精明增长、提升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学组追踪了数字孪生城市及其关键技术三维平台的建设,研究了包括赫尔辛基、新加坡以及上海、雄安等国内外相关案例,并在数字孪生城市的理念下开展了城市设计三维辅助平台建设的实践尝试,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

专家点评

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规划行业总监罗亚

板块面对4个共性问题:一是从国家层面,“四个统一”和“三融合”是核心思想和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二是核心竞争力在于业务和技术的融合,集成是关键;三是处理好“建”与“用”的关系;四是数据不是“缺“的问题,是空间化不足的问题,探索空间信息关联,形成信息闭环。数据底座学组工作扎实,要实现从提供数据到提供数据产品的转变,把数据和业务逻辑的组合变成动态共享、面向场景。应用技术学组在遥感方面研究深入,但在实际应用监测时有难度,关于绿量方面的研究希望后续进一步交流。新技术研发学组,数字孪生的空间管控逻辑和规则,决定了应用所能达到的层次,其核心在于轻量化数据处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但不能脱离业务工作,这将是提升整个规划院能力的一个方向。

市规划资源局乡村处处长顾守柏

板块立足于规划业务,结合信息化工作,这几年取得了很多成效。信息化如何支撑院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几点建议:数据底座学组,数据库建设是基础,也是难点,要分类解决数据源问题,结合主导业务板块重点建设,立足空间独特领域形成专项应用,实现数据生产与业务应用的相互促进。应用技术学组,应从合作交流的路径去整合,形成针对性的应用,坚持应用导向驱动。新技术研发学组,建议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立乡村地区精细化三维模型,集成远景引导村庄设计、近期全域整治工程实施、乡村设计竞赛及数字营销、数字展示等,也可为乡镇所用,是拓展规划设计和延伸服务的一个方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钮心毅

书面意见

数据底座学组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整理、汇总工作,是全院基础性工作,贯彻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建议学组以院内主导业务为应用导向,以规划编制实施监测全过程数据支持为主要任务,思考通用业务层重点,以专题应用组织构建数据底座。应用技术学组工作内容以遥感和大数据技术为重点开展了系统性工作,建议学组侧重于院内基础性应用技术的研究,例如以重点片区、重点项目为选题导向,以数据支持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新技术研发学组跟踪了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了城市设计辅助平台,这个新技术探索的方向值得深入,建议规划院将工作重点聚焦以数字孪生技术支持复杂三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优化。

总结发言

板块总召集人、院总工程师张逸

数据规划应用板块充分结合工作实际、自身判断、研究方向,展现了富有成效的工作,3个学组代表了板块3个不同的工作方向。数据底座学组抓住“夯实”,提出了数据库和知识库结合,打造院基础数据的完整体系,为技术应用提供高质量服务。应用技术研究学组抓住“挖掘”和“集成”,深层次探索遥感技术的应用,技术应用与工作的结合应分层次、分阶段。新技术研发学组聚焦数字孪生城市,关键在于探索技术追踪研究和实践业务链的结合。主要有3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提高站位和认识,数据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技术是未来,3个学组紧密不可分;二是扎实提升基础数据建设,发挥局院衔接、长期积累的数据优势,从业务结合进行顶层思考,强化业务应用对数据建设的反馈;三是以业务板块工作需求和技术高度结合为导向,共同制定数据应用的创新性目录和重点项目。


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

主持人: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板块召集人、首席规划师奚文沁

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板块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贴近人民群众生活。设立风貌保护、城市更新、公共空间、社区规划4个学组,基于已有业务积累和先行优势,强化顶层设计、理论政策研究、基层实践和社会推广,以提升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服务能力的支撑作用。

保护传承“最上海”的文脉——风貌保护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陈鹏

报告以构建传承“最上海”文脉的保护体系为目标,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50周年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为主线,总结分析国内外风貌保护的最新理念、动态和方法,提炼趋势热点,对上海名城保护体系进行整体、系统地精读与“再认识”。研究通过分析目前保护工作的困局,凸显价值为纲,提出更全面展示上海的保护对象体系,更整体感知上海的保护管理方法、更生动体验文化的更新利用引导和更积极参与风貌更新的政策机制等对策。

一场制度创新与行动探索的互动——城市更新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周文娜

基于参与全市城市更新顶层设计的工作经历,探索当前上海的城市更新在“行动制度、规划制度、土地制度”三项制度设计。对我院更新领域建设提出四大工作体系、12项策略行动的设想,以及近期计划开展的7项工作。城市更新是一项长久的事业,规划建筑设计师们在城市更新领域长耕,应具有设计统筹思维、做好知识结构优化、突出工作实践特色。

“破墙”与“破圈”——公共空间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王明颖

公共空间内涵丰富且复杂,学组工作围绕团队特色,搭建长效发展框架,以筹办空间艺术季活动为重点任务,推动规划引领和规划实施;以空间实践和艺术点亮为手段,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激活消极空间,提升空间品质;以国际化视野加强理念创新和平台打造,牵手更多部门和行业,使公共空间建设满足人民更美好的生活需求。

圈圈相守幸福,共营美好生活——社区规划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吴秋晴

社区作为体现人民城市根本属性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自2014年世界城市日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后,学术探索与在地实践迅速推进,2022年更是大迈步的一年。全程参与一线工作的社区学组,通过“看世界”“看国内”“看上海”“看我们”4个板块,分享国内外该领域的技术发展、上海实践的多维创新以及学组工作的思考展望,以这份高幸福指数的年度报告,与大家共话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共同体建设。

专家点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上海)执行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

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板块4个学组工作把国际最前沿、国内比较先进的理念、经验与上海本地工作结合,实现了目标导向、研究引领。风貌保护需要解决非常重要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把遗产保护与人民城市建设和文明传承等内容深刻结合起来,上海可以有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方法和实践。城市更新从3个制度设计切入,特别是行动制度设计,思路很清楚,现阶段要特别关注“全生命周期”,包括规划制度如何与管理制度衔接等。公共空间学组有空间艺术季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平台基础很好,以此为契机把“三破”落实,可以反过来带动其他领域的创新。社区规划学组可以总结提炼优秀案例,形成上海模式或上海实践,能在国际发声,作出中国贡献。

中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委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庄宇

4个专题的视角很全面,有看全球也有看中国,最后还能思考上海。风貌保护学组的视野相当开阔,把风貌保护的趋势梳理得非常清楚,风貌保护在全国来说上海做得较为突出的就是实施机制,未来还可以有更大的突破。城市更新学组聚焦目前更新、微更新、社区都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制度创新,内容非常贴地,未来可以在产权归集等方面做更多突破。公共空间学组,要实现营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特别要从规划来谈,突破原有的红线、蓝线、绿线和紫线的各自为政,实现规划思维、方法的提升和创新。社区规划学组,随着精细度越来越高,除了常规的补短板、补设施外,还要让人乐于步行,并且体现自身特色。

总结发言

板块总召集人、市规划院副院长赵宝静

4个学组报告总结了多年积累经验,在方法梳理、机制建议等方面都有一定系统性的学习思考和提升。风貌保护学组要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价值认知,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建立多元认知的历史遗产价值甄别体系,探索全流程、全周期的工作机制。城市更新学组要坚持问题导向,来促进实施、协同共识,不断拓展城市更新领域的知识外延和项目实践,建立系统衔接原有规划体系的更新技术体系。公共空间学组下一步要以公共空间相关的规划和社会推广为核心开展工作,还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加强理念创新和平台打造。社区规划学组通过多年来的试点规划、指南编制,尤其去年空间艺术季以社区生活圈为主题进行策划,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下一步要推动社区规划面向基层的设计实践与技术服务。


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主持人: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板块召集人、首席规划师李锴

本板块针对城市设计核心方案存在“卡脖子”、规划实施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遵循从能力培养到规划设计、再到实施建设这一工作逻辑,设置空间方案能力、城市设计、控规编制、实施平台4个学组,以期补强规划设计能力、加强规划在实施领域的效用传导。

“用设计做规划”——空间方案能力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板块首席规划师王曙光

学组致力于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空间方案能力(包括破题能力、方案逻辑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加强“用设计做规划”的素养,提升院规划竞争力。今年重点完成“新设享”探索营空间方案能力比赛,激发院内空间方案设计氛围。学组认为空间方案能力底层逻辑为: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可持续价值;优化社会与空间的关系,实现公共服务价值;优化全局与区块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价值;优化怀旧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价值;优化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实现空间体验价值。

创新赋能,设计共赢——城市设计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板块首席规划师黄轶伦

学组在持续支撑上海市重大战略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多项创新领域,提出要实现角色转变、格局转变、服务转变。能向全国赋能输出上海经验、树立上海标准,以赛代练投入全国竞赛,全面提升市场认可度与竞争力。选取“枢纽场站地区城市设计”作为年度重点跟踪领域,梳理上海市枢纽空间发展格局,构建全领域全方位参与的站城融合城市设计体系,并探讨“多中心疏解、多公共价值、点线面联动、新技术赋能”的站城融合设计未来新趋势。

法定&商定,面向实施的控详机制探讨——控详编制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郭鉴

我院与公司是上海控详编制领域的主力军。学组跟踪了北京的控详机制,认为控规领域有以下趋势特点:一是逐层传导,差异要求,在街区指引的基础上编制街区控详,突出“法定”;二是面向实施,搭建协同平台,编制综合实施方案,突出“商定”;三是强化与设计的结合,塑造风貌特色,突出“品质”。下一步学组将继续跟踪学习相关经验,支撑上海的控详编制任务。

让蓝图成真——实施平台学组年度跟踪研究报告

学组组长金山

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是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推动实施为导向的规划管理方法创新,平台管理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工作框架,整合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力量,依托项目库管理、专项研究、地区总图、管理手册、综合约定和设计方案服务等工作,建立贯穿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框架。目前,顶层研究和试点实践已全面展开,我院深入参与相关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上海)执行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

空间方案能力学组提出当下普遍存在规划与设计脱节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反思,我们需要到现场去听、去看、去调查,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问题诊断,还要有更宽视野,做到“对症下药”。城市设计学组提到角色转变、格局转变、服务转变,规划院要从方案编制者变成区域智库等,都提得非常到位。将来可进一步对决策者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实现研究、引领、实践的目的。控详学组仅有北京案例是不够的,要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已有制度基础上,准确把握上海特点。实施平台可以整合不同资源、规范流程、统筹技术,提高效率,需要关注如何将平台优势和现有机制相结合,建立一定的纠错机制,在高效的同时确保其科学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委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庄宇

空间方案能力学组非常关键,从以前规划主导、强调空间逻辑,到现在更加关注中微观问题,所以需要空间方案能力的提升,需要增加对价值、对市场的理解,以及对品质的追求。城市设计学组对目前上规院的长板、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要抓住的重点项目进行系统梳理,谈到的共赢思维、管理思维都是规划领域转型过程中的正向引导。控详编制学组关注从计划性转向市场性背景下,“法定”和“商定”之间的关系,建议可以增加对于深圳的分析。实施平台是对上海近十年规划实践的一种反思和提升,尤其在疫情以后,投资市场偏向负面,可以探索采用积极的引导机制来恢复市场信心。

总结发言

板块总召集人、市规划院副院长赵宝静

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板块由控详编制学组、城市设计学组、针对我院问题设立的空间方案能力学组以及面向实施创新设立的实施平台学组组成,以空间方案能力提升为抓手,强化控规领域技术创新,探索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搭建,提高在规划实施新领域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地位。赵院长提出,下一步要加强4方面工作:一是应面向能力提升思考更系统的工作框架搭建。二是从单元规划和实施平台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的转变出发,重新思考、优化控规的管控体系和要素。三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实施平台的技术成果规范,拓展实施平台管理技术服务覆盖面,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市规划院作为国内规划领域技术力量一流的规划实施技术服务单位。四是4个学组要打通融合,形成合力,真正提升我院控详编制和城市设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