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空间协同与韧性发展——2022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2022-11-14 16:25:00 点击:29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助力上海大都市圈和全国都市圈规划、建设与管理,2022年11月12日,都市圈空间协同与韧性发展——2022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成功举办,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本次论坛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以及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等城市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部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由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和研究联盟主办。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在面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挑战时,需要提高协同治理能力,增强系统韧性、全域韧性,从而保障整体的安全、健康、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在全国各都市圈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之际,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紧锣密鼓推动实施之际,召开本次论坛,以“都市圈空间协同与韧性发展”为主题,邀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都市圈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的空间协同与韧性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上半场为大会活动和主旨报告,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忠民副院长主持。首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代表指导单位致辞,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发布和2022年度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将都市圈作为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走高质量之路的集体行动。都市圈未来规划建设,在战略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管控,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操作上,要坚持一体化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创新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体系,探索建立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和建设用地的统筹配置机制;在管理上,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和动态管理,落实国土空间唯一性要求。《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对其他区域性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致辞。他指出,都市圈韧性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举措,通过本次论坛,探讨都市圈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以及都市圈空间协同治理机制在韧性发展中的作用,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保障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已由沪苏浙两省一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在推进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希望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和研究联盟充分发挥区域发展智库的作用,积极配合规划的年度监测工作,参与各类前沿战略研究,继续编制并发布《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数》《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等跟踪研究成果,支撑规划实施。

论坛对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和研究联盟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研究中心和研究联盟已成立两年,作为区域发展智库和平台,始终坚持研究和跟踪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各类工作有序推进,开展了各类规划研究、举办了年度论坛和交流活动,致力于规划建设更美好的上海大都市圈。借本次论坛,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加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联盟。

在论坛上,《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数2022》和《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2》正式发布。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共分为四场,分别是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带来的《区域与城市安全韧性的研究与思考》,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带来的《建设基于三生空间的中国式韧性城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带来的《向心城市下的都市圈发展》,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城市管理系主任王伟的《经济韧性:大变局下中国都市圈的成色锻造》。主旨报告从韧性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内涵、区域与城市的安全韧性规划,到都市圈的韧性评估以及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建议,全面解读了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规划协同与韧性发展的重大议题。

论坛下半场为学术交流,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子来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研究都市圈规划建设的专家分享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围绕论坛主题,涉及创新、交通、生态、治理等多个专项领域,涵盖首都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国外都市圈等不同区域,为全国都市圈的规划协同与韧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后,李晓江、赵民、钮心毅、屠启宇、赵佩佩和唐子来等专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圆桌讨论。各位专家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了肯定,普遍认为都市圈包含了通勤圈、产业圈、功能圈等多重圈层属性,并且区域一体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同时,也补充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探讨了都市圈规划建设需要满足人的各类需求,应对通勤、就业、居住、防疫等各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