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院高层次人才培训专家研讨会召开
来源: 2022-06-20 10:22:00 点击:2245

大咖云聚,余音绕梁,六月的绿房子,迎来一场关于人才培养的思想盛宴。人才是院的核心资源与价值来源。人才培训是创新文化的载体,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为进一步促进院技术人员拓展视野,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2020年伊始,我院启动了院高层次人才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中层干部、部门项目总监和管理骨干,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为继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2022614日,我院特邀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首席专家孙继伟,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首席专家毛佳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伍江,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规划师王富海,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曾文慧等8位业界大咖和专家举办了“2022年上规院高层次人才培训工作专家研讨会”。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与会专家出谋划策,从更高层次、更加前沿的角度对我院的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加以指导,会议由院总师室副主任王嘉漉主持,院长张帆、副院长赵宝静、金忠民,组织人事处处长蔡秀武、总师室专职副主任、重大办主任骆悰、重大办副主任葛岩,以及院培训工作组有关同志共同参会。

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城市规划人才是全才基础上的专才

目前上规院虽然存在人才的年龄断层问题,但年轻一代正在快速持续地成长,无论是方案能力还是汇报能力,近些年都有很大进步。而且,很多重大项目由年轻团队来承担,对他们而言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针对培训和学术工作的认识:一是上规院的研究与学校不同,应是规划实践研究,与长期的业务相结合很重要。除了培训,还包括项目实践、院内外的交流以及规划工作者的自我完善等都很重要。二是关于如何发挥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我认为引领分为思想、方法、技术三个层面和维度,可能有几个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如国土空间规划、都市圈和新城发展、城市更新、韧性城市、低碳城市、数字城市等。三是关于如何平衡规划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我认为城市规划人才是全才基础上的专才,每个领域的人才都要达到某个领域的综合性。

最后提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召开院内的公开讨论会,重视院里自下而上的集思广益。二是培训讲座建议增加哲学相关内容,重在逻辑推理和方法论。

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首席专家孙继伟:城市规划师要像探照灯一样,照亮我们城市的未来

针对培训学术工作,我谈三点认识:一是要培养一批在行业和学术领域有地位的学术骨干以及一批在专业性、学术性上有一定特色的明星团队或组合。二是要创造打造一批经典案例和优秀项目,规划院与高校的不同在于要靠成功案例和优秀项目来说话,从而实现在行业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提高。三是要拓宽整个专业领域的接触面,虽然业务重点在上海,但也要在一些国家热点和战略前沿问题上,要有上海规划院的话语权,要贡献上海智慧。

在资讯发达的当下,做规划研究不能仅仅查网上图片,无人机飞一下,视频拍一下,这些技术手段并不解决规划师对一个城市的真正体会和认识。还有,城市并不是完全靠规划出来的,规划不是万能的,城市需要不断地培育,不断积累,不断经过时间的磨练,就会逐步增加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针对培训工作有两方面的建议:一是“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规划院的同志要多看、多思考、多体会。多看成功的案例、分析失败的案例、研究尴尬的案例,应强调切身体会、用脚丈量。二是增加美学、文学、艺术方面的培训。要培养视野、修养、美学眼界的综合提升。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研究者,要像探照灯一样,照亮我们城市的未来和城市规划的未来。

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首席专家毛佳樑:推进人才培训工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培训工作设想定位明确,思路清晰,方案较为系统合理。院领导有战略思维、长远眼光,人才培训对提升院综合实力至关重要,求大不是最终目标,求强才是发展根本。

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具有“多规合一”的公共政策属性。推进人才培训要用好“政治经济学”,既要讲专业技术,更要讲使命担当。“总体目标”中,建议增加“敬业、爱岗、聚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渗透到行业发展中,热爱岗位工作,培育团队精神,不断提升规划院的凝聚力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规划编制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规划培训的成效要看实践。培训的全过程中,希望能树立“工作周期”的概念,不能说讲课结束了,培训工作就完成了。要使广大学员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会场和现场紧密联系。要有全球视野,深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案例,认真剖析规划工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难点和热点,攻坚克难,在实践中增强才干。

三、培训中要把专业规划的理念、内涵及作用讲深、讲透,关键要结合实际案例,就像部队的实战训练。如综合交通课程,就是要提升城市对内、对外交通方式的统筹性和多样性,授课应与上海的重点工作结合,比如五大新城规划建设等。又如,对规划工作的定位、特点和作用,要运用哲学思想,立足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和授课,补齐技术人员在规划管理方面的短板。

四、市规划院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要锲而不舍,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多年来,市规划院在规划实践中涌现了许多全国获奖项目和优秀规划人才。这次培训不仅要讲业务,更要提高站位,优化知识结构,开阔眼界、拓展胸怀,培育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各专业的领军人才,努力把市规划院的“浦江学堂”办好,争取能成为培育大师的摇篮,为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多做贡献。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规划师要登高望远、脚踏实地,要有全球眼光、本地方案

上海城市的高度决定了上规院的高度和视野,上海院一直是一个全国规划行业的领跑者之一。讲到人才的质量和规划院的能力,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产品一定不是出自对自身的高要求,而是苛刻的消费者逼出来的,另外规划院的研究人才不同于高校,一定是出自实践一线,而不是书斋。规划院最大的优势就是面对甲方,面对市场。所以我很赞成,上规院要走出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甲方、不同特点的城市和发展阶段,在市场和实践中提升能力和影响力。

作为规划师,同济的专业教育,给予了我们知识、技能,还有规划师的职业价值观。而面对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规划师要登高望远、脚踏实地,要有全球眼光、本地方案。规划要有前瞻性,但不是通过背书政府文件来体现;规划要脚踏实地,通过技能让它落地;规划要往前走一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相比从零到一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虚怀若谷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在与国际组织机构的合作中学习收获。全球眼光对于规划师来讲,应该是一个批判的、审视的眼光,从体制外的观察,然后凭借对自身体制和行政框架的理解找到本地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当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核心的一个话题,就是规划师要关注社会、关注人,从人的视角去研究,去认识人群,从而理解城市的运行。主要包括要认识人的结构,重视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迁徙,了解人的消费,知晓人的移动,关注人的安全,最后落到人的空间和人的场所体验。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规划师王富海:人才需要通过规划实践不断地磨炼、锻炼

听了关于上规院高层次人才培训的汇报,觉得院里对于培训工作也是高度重视的。对于这个方面,提出四个人才培养方面的结合:一是外部和内部,要外部专家授课和内部交流方式相结合;二是群体和个体,要群体科普性和个体的需求知识传播相结合;三是传承和新知,要行业精髓和新知识的掌握相结合;四是内训和实践,要内部培训和调研实践相结合。

培训不仅仅是完成指标,而是真正要培养人才,但人才往往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通过规划实践不断磨炼、锻炼产生的,通过培训掌握经验,掌握知识体系,人的培养比一般的培训更有价值。如培养的项目经理以打仗为主,他要会组织生产,要做好管理,要会经营,同时他们也都是技术能手,要成为项目的大拿,还要成为学术交流的主体,在学术上要很有热情,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不是靠培训,是靠锻炼。

规划的目标是为了改善城市,而不是画那个很好的图,需要有更多的要素,比如说产业问题、财务问题、运行问题、新技术问题、行政问题,决策问题,政策问题等,这都是以理想图景为主的规划专业所很难涉及的,但这是当下要付诸实施的解决方案,规划院一定要了解这些领域,要组建自己的产业链,通过合作协调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我们过去关注目标,现在我们更加关注过程。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培训工作主要是解决应然和实然的问题

我讲三个方面:

第一,将于治军必先治校,要留住人,培训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我的同事第一天来听培训的时候,就决定在公司长期工作,他是个军迷,他以为培训是学炮兵的操作方法,但没公司是从极坐标讲起,从画法几何讲起,他当时就觉得公司在规划下一盘很大的棋,没打算把他当作一个短期人才来用,而是作为一个长期人才用。

第二,怎么培训,主要是应然和实然的问题。实然问题:对于规划而言,基础理论应当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因为它是以场所为基础的,场所就存在一个感受问题,所以做规划一定要去现场看,资料收集与去实地看,是有质的区别,没有去过,是没有感觉的。对于国外一手资料的收集和去国外看是特别重要。应然问题: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意思是对智慧高明的人,“因”一生成就知道结果。因是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有因才有果。弗罗里达之所以经济异军突起,就与其增加吸引了大量人才与人口密切相关,城市人口、人才和经济的关系,就是因然和实然的关系。

第三,怎么固化培训成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出书,规划院和设计院,要培养能做规划,能做研究,也可以做咨询顾问的通才人才,并鼓励多写文章,多出书,用出版来引导写文章,用引导写文章来固化培训是最好的办法。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曾文慧:立足应用、实务为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首先,我认为培训应该从应用出发,以实务为先,以问题和需求导向为出发点。因为规划院与其他大专院校是不同的,需要面临城市实务的问题,因此必须基于实践,提出问题来凝练出培训的主题。

其次,规划是一个相当综合的学科,规划院要达到成为政府智库的发展目标,今后需要和国资类的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等特定的院所多加以交流,扩大培训内容的范畴。

第三,由于我们的城市已经步入了一个存量规划的时代,很多问题通过协商落地,所以培训不仅仅只是对战略、趋势的研判,也需要有市场、操作层面的研究,不仅仅需要听懂政府的语言,也要去倾听市场的语言。所以培训可以是政府层面的大国大城、城市群、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主题,也必须有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存量盘活等操作层面的主题。

第四,培养人才,本质是以人为本。作为政府的智库,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可以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打带结合,培养出不同的人才,最终能够使我们的院不仅仅成为大院,更是成为强院,对政府不仅仅起到政策解读的作用,更应该是引领和支撑。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伍江:人才培训要处理好术与道、内与外、通与专三个方面关系

这几年和上规院的接触也很多,上规院的优点是队伍完整,实力强,可以打硬战。上海规划院不走出去的话,势必使自己的视野受到限制,站位受到影响。上海是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期望值最高的城市,上海规划水平也理应是全国最高的。最高水平是通过在全国比拼,摸爬滚打出来的。希望上规院在定位和培训的思路上要有战略眼光,要看得远。规划是要考虑未来的事情,要有前瞻性、宏观性和战略性。

我想讲三个关系,第一,是术与道的关系。术是指规划师的专业性;道是规划所面对的对象,也就是我们城市的规律性和未来性,从国家层面来讲为宜居、绿色、人文、智慧和韧性,我们要为这个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未来在空间上做预留。没有道,只有术是没用的,如果道反了,术是越多越有害。培训中术是需要的,但道更重要。第二,内与外的关系。包括中国内部和外界,规划界内部和外界,上海本地和国内其他地方内部和外界的关系。作为地方的规划院,如果不能立足国际和国家视野,仅仅立足上海,发展是会走下坡路的。第三,通与专的关系。培训工作应该通大于专,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成为专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靠自己。通需要培训,有了基础,才有可能朝着自己最有兴趣、最有可能的方向去钻研,最终成为专家。所以规划师首先需要通,通之后才有可能把专做深做强。

院长张帆

感谢参加今天研讨会的八位全国知名专家,大家的意见非常精彩,视野广阔、内涵深刻、极富启发,很好地拓展了我们人才培养建设的思路。院里开办这样的“浦江学堂”进行深度的业务培训,目的就是聚焦高端学术研究的智库和规划设计行业领跑的长远目标,强化内功、精进人才,激发“家国情怀”的使命感,更好担起建设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任。

上规院已完善了“1+6+1+2”业务发展的长远规划,其中的“2”就包括做强内部高层次人才培训,主要面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今年培训工作,希望围绕国际趋势、国家战略、上海需要,依托院整体业务布局,联动院学术委员会、学科组建设,贯穿规划研究、规划策略、规划行动全过程,使造就的人才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脚踏实地。接下来将根据专家建议,在深度历练“全球眼光”、多出经典“本土方案”方面进一步励精图治、发挥优势。

最后,再次代表上规院感谢各位专家并希望得到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