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高峰论坛-“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活动隆重举行
来源:
2014-11-07 09:09:00
点击:2058
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面向未来,上海正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评估机遇和挑战,全面制定城市未来规划发展战略,描绘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对于转型发展中的上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首届“世界城市日”的系列论坛活动,由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承办,分别于2014年10月31日下午、11月1日上午举办“上海2040高峰论坛”和“上海2040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
10月31日下午,“上海2040高峰论坛”——“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活动,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新落成的“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召开。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出席并致欢迎辞,会议特邀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拉斐尔•塔兹先生作专题发言,市规土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作题为《迈向2040: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的主旨报告,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上海2040城市发展愿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21世纪城市发展的理念与策略,就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作全面阐述。会议邀请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以及美国、韩国、比利时等城市规划和管理专家学者就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空间发展战略进行研讨,为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经验借鉴。会议由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主持。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拉斐尔•塔兹在以“迈向紧凑型、综合型和连接型城市 ”为题的专题发言中谈到,2014~2019年联合国的规划导向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针对城市无序扩张、种族隔离、城市拥堵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形态、用地更紧凑;空间与环境融合度更高;城市交通、贸易等联系更紧密;社会更具多样性和平等性等规划策略。拉斐尔•塔茨认为,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探索多样性,如何使服务创新和传统保护并存,如何协调区域设施共享和利用本地优势是上海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规土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结合上海发展愿景和面临的挑战,强调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在理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扩张型规划向底线约束型规划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转变、由行政型规划向注重开放式区域一体化规划转变、由注重技术向注重公共政策转变。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出三个维度的规划策略:以开放谋求全球竞合力;以绿色提升持续发展力;以关怀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希拉•比斯康蒂以《米兰的城市规划与转型》为题介绍了米兰的总体规划概况,规划重点聚焦制定社会保障房计划、保护环城绿带、保护农业生产、建设生态网络、强化社会服务以及体现居民关怀等6个方面,制定了公众驱动战略、公私合营架构、疏解高密度人口、减少新建筑以及老建筑再利用等5种策略。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终身教授张庭伟借鉴芝加哥2040规划的得失,开展对上海规划修编的讨论。他认为上海作为全球城市,新一轮总规修编不但要继续改善城市空间和生活质量,而且应重在制度创新,在引导城市发展、社会服务、公共财政等方面为其他中国城市、乃至其他全球城市作出示范。
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华强森介绍了最近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卓越城市通常都能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程度三个维度上取得平衡。他结合具体案例,从实现智慧增长、懂得事半功倍、赢得对变革的支持等三种途径12个方面分析了达到卓越城市的途径。
比利时根特大学地理系教授本•戴鲁德采用测量城市间相互联系紧密度的方法,通过研究知识型、服务型的跨国企业在全球各城市的分布,以及每个企业的选址策略,比较全球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他指出,从排名来看,2013年国际化指标纽约居首,香港紧随其后,上海位列第六位,可见上海已位于全球城市前列,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
11月1日上午,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上海2040高峰论坛——‘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活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先生主持。会议邀请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张庭伟、比利时根特大学本•戴鲁德、韩国国民大学教授李昌炫,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就其自身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学术研讨。
韩国首尔国民大学教授李昌炫认为,亚洲巨型城市所面临的共同城市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城市风险和社会风险三个方面。上海应建设成为更加安全的城市,在应对城市风险问题上,不断加强首尔和上海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适用于亚洲巨型城市发展的模式。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终身教授张庭伟提出,城市的弹性(韧性)作为新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可以通过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衡量。弹性城市应遵循多元化、模块化、社会资本、创新、复合性、信息反馈系统、提供对生态系统的服务等原则。根据弹性城市理论,中国城市应更多关注“后发劣势”,力求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人才积累、制度建设、体制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以“回归战略性与政策性”为题,强调总体规划应实现“两个转变,一个调整”,即:总体目标的转变:促增长vs保公平+继续促增长;总体定位的转变:改变技术工具、抓手的身份,走向利益协调平台,强化底线意识;技术内涵的调整:强化“结构性”预测与导向;在“权力清单”范畴内,强化“负面清单”意识下的“底线控制规划”,给市场更多空间。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唐子来结合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关联分析,从综合竞争力、企业总部区位、企业关联网络三个层面,认为上海在当前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坐标是: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集聚地、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作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上海应发挥向外连结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
本次论坛的召开,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学习欧洲、北美和东亚的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树立国际视野,有助于上海研究制定科学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现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发改委、市建管委、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等相关委办局,市规土局系统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各区县规土局负责人,市规委会专家,总规编制工作组、公众咨询团成员,境外设计单位,新闻媒体等近300人出席论坛活动。
10月31日下午,“上海2040高峰论坛”——“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活动,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新落成的“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召开。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出席并致欢迎辞,会议特邀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拉斐尔•塔兹先生作专题发言,市规土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作题为《迈向2040: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的主旨报告,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上海2040城市发展愿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21世纪城市发展的理念与策略,就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作全面阐述。会议邀请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以及美国、韩国、比利时等城市规划和管理专家学者就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空间发展战略进行研讨,为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经验借鉴。会议由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主持。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拉斐尔•塔兹在以“迈向紧凑型、综合型和连接型城市 ”为题的专题发言中谈到,2014~2019年联合国的规划导向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针对城市无序扩张、种族隔离、城市拥堵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形态、用地更紧凑;空间与环境融合度更高;城市交通、贸易等联系更紧密;社会更具多样性和平等性等规划策略。拉斐尔•塔茨认为,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探索多样性,如何使服务创新和传统保护并存,如何协调区域设施共享和利用本地优势是上海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规土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结合上海发展愿景和面临的挑战,强调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在理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扩张型规划向底线约束型规划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转变、由行政型规划向注重开放式区域一体化规划转变、由注重技术向注重公共政策转变。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出三个维度的规划策略:以开放谋求全球竞合力;以绿色提升持续发展力;以关怀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希拉•比斯康蒂以《米兰的城市规划与转型》为题介绍了米兰的总体规划概况,规划重点聚焦制定社会保障房计划、保护环城绿带、保护农业生产、建设生态网络、强化社会服务以及体现居民关怀等6个方面,制定了公众驱动战略、公私合营架构、疏解高密度人口、减少新建筑以及老建筑再利用等5种策略。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终身教授张庭伟借鉴芝加哥2040规划的得失,开展对上海规划修编的讨论。他认为上海作为全球城市,新一轮总规修编不但要继续改善城市空间和生活质量,而且应重在制度创新,在引导城市发展、社会服务、公共财政等方面为其他中国城市、乃至其他全球城市作出示范。
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华强森介绍了最近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卓越城市通常都能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程度三个维度上取得平衡。他结合具体案例,从实现智慧增长、懂得事半功倍、赢得对变革的支持等三种途径12个方面分析了达到卓越城市的途径。
比利时根特大学地理系教授本•戴鲁德采用测量城市间相互联系紧密度的方法,通过研究知识型、服务型的跨国企业在全球各城市的分布,以及每个企业的选址策略,比较全球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他指出,从排名来看,2013年国际化指标纽约居首,香港紧随其后,上海位列第六位,可见上海已位于全球城市前列,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
11月1日上午,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上海2040高峰论坛——‘世界城市日’系列论坛活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先生主持。会议邀请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张庭伟、比利时根特大学本•戴鲁德、韩国国民大学教授李昌炫,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就其自身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学术研讨。
韩国首尔国民大学教授李昌炫认为,亚洲巨型城市所面临的共同城市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城市风险和社会风险三个方面。上海应建设成为更加安全的城市,在应对城市风险问题上,不断加强首尔和上海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适用于亚洲巨型城市发展的模式。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终身教授张庭伟提出,城市的弹性(韧性)作为新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可以通过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衡量。弹性城市应遵循多元化、模块化、社会资本、创新、复合性、信息反馈系统、提供对生态系统的服务等原则。根据弹性城市理论,中国城市应更多关注“后发劣势”,力求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人才积累、制度建设、体制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以“回归战略性与政策性”为题,强调总体规划应实现“两个转变,一个调整”,即:总体目标的转变:促增长vs保公平+继续促增长;总体定位的转变:改变技术工具、抓手的身份,走向利益协调平台,强化底线意识;技术内涵的调整:强化“结构性”预测与导向;在“权力清单”范畴内,强化“负面清单”意识下的“底线控制规划”,给市场更多空间。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唐子来结合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关联分析,从综合竞争力、企业总部区位、企业关联网络三个层面,认为上海在当前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坐标是: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集聚地、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作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上海应发挥向外连结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
本次论坛的召开,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学习欧洲、北美和东亚的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树立国际视野,有助于上海研究制定科学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现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发改委、市建管委、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等相关委办局,市规土局系统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各区县规土局负责人,市规委会专家,总规编制工作组、公众咨询团成员,境外设计单位,新闻媒体等近300人出席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