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角料”地块变身“客厅”——上海开展袖珍广场设计和规划试点
来源:解放日报 2013-08-01 12:56:00 点击:3506

城市街角、建筑侧墙……这些容易被人遗忘的“边角料”地块,通过“针灸”式地改造,有望变身供市民休闲、活动、交流的“城市客厅”。记者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上海中心城正以袖珍广场为重点,开展设计和规划试点。昨天,针对黄浦、静安、徐汇、虹口、杨浦、闸北、长宁、普陀等8个区、38个广场的袖珍广场高校设计竞赛举行专家评审会,一批获奖作品脱颖而出。

“目前,上海正处于推进转型提升,加速向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水平,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内涵、环境艺术品质等方面与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玉鑫说,一方面,如今市民对休闲活动空间的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广场仅仅是混凝土场地或简单种些草坪绿化,根本无法为市民提供有效舒适的活动场地。上海城市规划部门正积极推进袖珍广场、活力街巷、便利设施、街区更新等一系列公共空间工程。近期聚焦中心城,以袖珍广场为重点,开展以小广场、小马路、小街坊、小设施、小活动、小艺术“六小工程”为特色的设计和规划试点。

规划部门选择了中心城浦西8个区的38个广场,广泛征集设计方案。这些广场中,既有已经规划确定的广场空间,也有城市街道沿线的边角料空间、建筑侧向间距空间、优秀历史建筑周边空间和一些其他未得到有效使用的消极空间。来自全国十余家高校的数百名师生积极参与,为这38个广场贡献了150多个方案。主办方在位于保屯路333号的原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阿尔萨斯馆举办了为期两周的袖珍广场高校设计竞赛作品展,同时在市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www.supdri.com上展示了所有设计方案。

记者在作品展现场看到,这些设计作品从小处入手,对现有城市空间作了些小尺度改进,无需巨额投资,便能成为市民活动的城市空间。例如,徐家汇六百广场前,现状是车流从衡山路地道穿越,行人很难驻足。设计师设计了一条连接六百广场和一旁美罗广场的天桥,并覆盖绿化,这样行人可以穿行,还能形成一个连接两大商场的绿岛。

“城市袖珍广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评审专家、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认为,首先,要与居民生活有联系,可以为居民提供休憩、活动场所,形成一个个城市开放空间。其次,要有特色,有创意,有辨识度,体现城市空间的多样性,让周边居民有认同感,不能千篇一律。除此以外,还讲究细节,在细部设计上体现品质,不能被劣质的建材、好看不中用的座椅这样的细节败笔冲淡了“城市客厅”的生活性。

据悉,此次方案征集的成果将为上海相关城市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各区县推进袖珍广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有些设计方案已经具备直接“落地”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