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他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展览。曾获得建筑实录中国奖、亚洲建协荣誉奖、远东建筑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并应邀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巴黎夏佑宫等多所院校及机构开办讲座
1 激发活力的大院
西村大院这个项目在成都西边的一块地,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现在已经是城里了,当年还是郊外。经过20年的发展,这里原来的2800亩地慢慢布满了住宅,约有20来个小区,但是缺乏一个真正使这个地方有活力的场所。还剩下七八十亩地,政府希望能找到一个点,激活整个片区。给了一些指标,比如高度不超过24米,容积率不超过2,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但这块地的性质,仍然是社区体育用地。所以里边除了住宅,什么都可以有。
通常情况,总是在地的中间盖房子,剩余的再分布;而这个地方是一个完整的街坊,一方面是想使场地最大化、绿地最大化,另一方面是想更好地利用沿街建筑的周长来实现商业往来,于是我们就有了绕着边盖房子的想法。
2 屋顶上的跑道
因为是社区用地,要为公众休闲服务,所以我就想,人们最爱的是什么?跑步、打球,最好是参与性比较多的球,足球、篮球,而不是一两个人玩的。所以当时就规划了篮球场和跑道。由于房顶很长,周边很多房子都比这个房顶高,需要处理,这样一想,就很自然地把跑道放到了房顶。虽然只有24米高,但在房顶上跑,总是能给人带来“解放感”。这两个设计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西村大院的基本形态。
3 自由填充的空间
高度为五层到六层,五层是基本层,六层为酒店,负二层是停车场,负一层可以看电影、健身,这里还有个天井和院子相通。这里的空间可以自由变化,因为一层、二层、五层的层高很高,可以让业主自己创造一些不可定义的东西。比如,有家设计事务所搭了夹层,事务所在二楼,下面是酒吧、茶馆。
在靠街的那一面,都有一个3米宽的走廊,每家都是从外边的走廊进,都有自己的阳台——朝向内部的院子。每个搞餐饮的其实都有自我表达的愿望,并不希望在一个大楼里只是挂一个门牌,所以这样能使他们每家都有自己的店面,可以自己去设计,同时又能共享大院子。此外,楼上的架空跑道,人们也可以共享,可以去跑步;楼下的院子,人们可以在那里喝茶。
这是关于景观的草图。所有的植物,都用的是竹子。因为竹下生活是成都的传统,也是最典型的方式。在满院竹子的覆盖下,再分成很小的空间。与街道的联系有比较大的口子,还有下地下的地方,和所有的街道都联系起来,是开放的。
我做了一个很大的院子,都是直角收边的,建立了一个强烈的秩序,但不管外边还是里边,都没有做立面。我只建立大秩序,等于做了一个书架,所有的表现交给零星的个体商家,他们像书一样往里填充。这是一种设计上的民主。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这是更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