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努维尔 因地制宜的场所建筑
2017-09-16

1945年出生,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曾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94年创办让•努维尔工作室。建筑师生涯中,他获得了一系列有权威性的奖赏,包括阿卡汗奖、2005年沃尔夫艺术奖和2008年普利兹克奖。他的作品过目难忘,如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巴黎原始艺术博物馆、巴黎爱乐厅、阿布扎比卢浮宫,并被誉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之一。目前,让•努维尔正在中国筹备数个大型项目。

观看视频

因地制宜的场所建筑

 关于可持续的思考

可持续性,就是可以持续下去的概念,为了让一个事物持续下去,比如为了让一个建筑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放入记忆,而且要让它和周围的环境和谐。所以因地制宜,是和可持续性息息相关的一个概念。一个建筑,和周围非常和谐、融合,就可以可持续下去。但如果它和周围的环境完全不相关,那它设计得再好,我们都很难说它真的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建筑。所以因地制宜,把建筑周围的环境因素和优点考虑进去,非常重要。

 

2  5个案例分享

(1)上海法租界淮海项目

法租界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性非常强,体现在小路、建筑墙面之间的对立,也有鳞次栉比的商业和办公楼。这使得人们在一条路上可以看到不同的视野,让建筑有一种发现性。这个项目中我们比较重视商业上的互补,在原有传统商业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些办公区域。办公区域处于很大的花坛之上,是一个非常和谐、舒适、自然的环境。建筑本身形成了一条通道,每个办公室都面对着公共空间,通过阳台可以看到景观,让人想到中国的传统建筑。

1.jpg

(2)上海浦东美术馆

从外滩可以看到上海最具地标性的景象,上海浦东美术馆将出现在其中。它是河边的一系列建筑,占地比较大,但能够完全嵌入浦东的全景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组织艺术展览,美术馆前设计了一个岸边的餐馆,这就产生了游客和水的一种亲近关系。项目以白色为主色调,所以在晚上也有它独特的身份识别性和可视度,让它在其他的建筑中很有存在感。

2.jpg

(3)广东微信总部大楼

微信总部大楼将建在广东珠江边,这个项目中我们希望把建筑的极限值逐渐往天空推,把露台穿插进高空中。这座建筑看上去好像是比较传统的幕墙大楼,但我们在其中嵌入了很多植被,把光线设计成彩色的,让工作空间显得非常有趣。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希望既可以从内部,也可以从外部阅读这个建筑,让人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3.jpg

(4)青岛西海艺术湾

这个项目是一个位于海边的艺术村庄,原来有很多渔民、古老的渔船,和一个造船厂。我们建议建造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园,可以在这里召开世界级的大型展览,并配有宾馆等相关商业设施以及其他辅助建筑。项目中包含了艺术家的工作坊,都是砖面结构但各不相同,让每个工作坊都拥有自己的主题。整个区域不大,但非常舒适而且与众不同,非常适宜生活。

4.jpg

(5)中国国家美术馆

在中国国家美术馆第一阶段的设计稿中,我的想法是要表现象征中国的艺术,于是我把建筑设计成好像书法中用力画出的第一个笔触。希望大家来这里参观时,能浸润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中。第二阶段的设计,结合了一个有关时间和瞬间的想法。外墙上设计成好像墨在墙面上氤氲开的效果,展现的是中国古典的水墨画。建筑前的广场种满了银杏,让人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感受到季节的变换。这象征着中国人和时间的一种关系,我们想借此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的永恒。后来我们又希望这个项目能展现得更明亮一些,所以把外墙改成了金属材料,但我们的设计原则没有改变,比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呼应,比如人与自然的接触。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