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挖掘上海之根——基因与语言
2017-03-18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他在复旦大学开设的人类学课程广受欢迎,主要研究分子人类学,探索东亚人群起源、进化、适应,以及文明肇始和发展的遗传学效应,其研究工作被Science专版报道。曾经研究过曹操家族基因等课题,出版《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来自猩猩的你》等科技著作,有诗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等。

观看视频

挖掘上海之根——基因与语言

 上海的语言特色:世界元音最高峰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特色,有的城市特色小一点,有的城市特色大一点。在上海,有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特色。我们研究了全世界的元音分布规律后发现,上海居然是全世界元音最高峰的分布地。

 

1.jpg

 

20个元音的分布区在奉贤、闵行的交界处。随着离这个地区越来越远,周边地区的元音数也渐渐降下来了。研究发现,这原来是吴语的特殊发音方式造成的极端现象。吴语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说是一个语种,上海话属于吴语中的苏沪嘉方言。上海的城市文化基底,就是在吴文化、吴语文化的背景下发展的,我们经常说的江南水乡、温润的情绪,就是吴侬软语造成的。可见,语言对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决定性因素的一种。

 

2.jpg

 

 

偒傣话:揭秘1/4上海男人的基因

上海南郊的方言叫偒傣话,其中有3个辅音在汉语其他方言里是绝对找不到的,就是缩气音。一般的辅音发音都是把气往外冲,经过声道的修饰发出一种特殊的音来,但缩气音是往里收的。其中,舌面缩气音只有上海有,国际音标的符号也是专门为上海设计的。

 

3.jpg

 

这种独特的发音从哪里来?研究发现,原来这个语音并不来自于汉藏语系,而是来自于侗傣语系。考古学的研究显示,上海的考古文化区系中各种骨骼里抽取的基因都跟健在的侗傣民族的基因非常相似。上海人的父系基因里最多的一个Y染色体类型,是O1类型,而O1类型就主要分布在侗傣民族里。上海居然有1/4的男人是这个类型的,他们是百越的后代。

 

4.jpg

 

 

三大祖先:另外3/4上海男人的根源

上海人的父系基因里还有3个主要的类型,都是O3类型(O3-F11O3-F46O3-F5),研究发现主要是北方汉族。把全国人的基因聚合在一起以后分析发现,居然有3个人生了上百个儿子、上千个孙子、上万个曾孙子。中国人里几乎一半的男人都是他们的直接后代。这3个人是谁?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5.jpg

 

1)伏羲(O3-F11

第一个根出现在6800年前的湖南洞庭湖西岸高庙文化区域里(考古推知高庙文化早期遗存为伏羲氏族团所创造),那里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城市,现在叫城头山古城。这个城市中考古发掘了八角星盘、祭坛、神庙、公社、作坊,各种各样的东西,中国的文明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高庙文化曾经分布非常广,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代表着当时中国文化体系已经构成。

 

2)炎帝神农(O3-F46

6500年前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仰韶文化(考古推测仰韶文化前期属于炎帝神农氏部落)。5900年前,跟这个类型有关的各种文化,从山东进入上海,上海的崧泽文化就开始了,而崧泽文化很显然是山东的文化叠压过来造成的一个特征。

 

3)黄帝轩辕(O3-F5

5300年前,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是轩辕黄帝部落文化的遗存。同时代的上海从崧泽文化开始进入良渚文化,达到用玉的巅峰期。而这些玉器,很可能都是从红山过来的。可以推断,5300年前轩辕黄帝从辽宁开始打下来,统一中国后,汉族的整体就构成了,而上海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进入了全国的一盘棋。

当时的文字符号体系在上海郊区还有着独特的传播。以前的姑娘会用织锦的方式把这些符号织成一条带子,表达一首诗送给她们的情人,我们称之为锦带书,但是这个传统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

 

6.jpg

 

 

结语

我们今天发现,上海这个城市,实际根非常非常深。她有着很多文化的记载,并不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或者说在她年轻的活力背后,还有着古老的根源,而这些根源,是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挖掘的一些资源。每一个城市,都应该保留自己的符号。当你来到一个城市发现都是千篇一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城市让你很失望,但是如果一个城市哪怕再怎么先进、发达,却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符号,让大家比比皆是的看到的时候,你会对她有一种独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