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12月8日,2018年第4季(总第十五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顺利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到“诗性学者”刘士林,“田园综合体首倡者”朱胜萱,“数字化建筑师”袁烽,以及“生态教育者虫哥”郭陶然,同时还特别邀请到嘉定区规土局副局长周芳珍女士和负责闵行郊野公园开发运维的闵房集团副总经理赵莉莉女士一起参与互动讨论,从管理者的角度与嘉宾们共同探讨乡村价值提升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相对于城市的千城一面,乡村保持了丰富的多样性。乡村建设不是回归复古,也不是居高临下地推翻重建。从这一期的论坛中我们发现,乡建的路并不孤单,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同行者,也期待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参与进来,共同建设城市周边广袤的乡村土地。
精彩演讲
诗性学者 刘士林
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是日益都市化,而是回到传统的江南村镇。从前我们理解的江南文化可能是园林、诗意、自然风光,而刘教授提出江南文化的实质,是不疾不徐、气定神闲、充满智慧的为人处事原则。
“田园综合体”首倡者 朱胜萱
从民宿到田园综合体,朱胜萱先生一直在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路上。当农村不再和凋零划等号,乡村的自然风光才真正变为价值,快速发展的科技才能赋能乡村。但这一切必须有这样一批实践者的引领。
数字化建筑师 袁烽
又一位“同济派”建筑师,擅长使用现代技术来做设计,码农范儿十足。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为“新的数字时代”,而数字时代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需要哪些变化,那就先从机器人木匠说起吧。
生态教育者“虫哥” 郭陶然
乡村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城市人口,乡村生态将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特色所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而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学的必修课。
本期金句
秦 畅
今天我们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公共治理议题,在今天的SEA-Hi!论坛上,最让我欣喜的是我见到了很多实践者已经在用他们的力量在基层做尝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刘士林
“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观念”。城乡长期的二元对立,造成了相对片面的思维方式,而今天的城市和乡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难以分开。
——乡村振兴、逆城镇化与江南旧乡
朱胜萱
没有政策的保护,乡村只能变成情怀,但中国的改革永远都是自下向上的,当我们需要乡村重新释放生产力的时候,总归要有人往前走。
——乡创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袁 烽
用定制化的机器人产业为农村的小型建造服务,那样造出来的房子,跟传统肯定有关系,但不一定完全一样。农村还是那个农村,油菜花开的时候,会让你有亲切感,同时更有意思的是,它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数字人文时代下的乡村预制产业化实践
郭陶然
乡村振兴,不是乡村创新,所谓“振兴”,是把原有的东西发扬光大,而不能抛弃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底子做一些空中楼阁的建设。
——乡土生态与乡村振兴
互动提问
对于乡村规划,我们可能太站在城里人的视角判断问题了,而自下而上是很重要的。城里人需要的东西跟乡村人需要的东西很多是共性的,但肯定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要思考的是住在农村的人是什么人,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嘉定区规土局副局长 周芳珍
风貌上要留住乡村的形,文化上要留住乡村的魂,宜居宜业上要留住乡村的人,功能布局上要留住乡村的权。而目前乡村建设的落地最难的是两部分,一是部门之间的壁垒,二是行业之间难以融合。
——闵房集团副总经理 赵莉莉
错过了现场的小伙伴们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回顾图片直播
后续报道以及更多详情
请继续关注“喜欢上海为你SEAHi”微信公众号~
SEA-Hi!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自2015年6月启幕以来,已吸引了一批关心上海城市发展的设计师、作家、摄影师、艺术家,甚至政府公务员、跑步爱好者,前来分享经验、共享智慧。这里为每一位爱上海的达人提供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的空间,让每一滴城市的人文情愫在论坛上激扬成思想的浪花,汇集成奔流的海洋。只要你有创新性的观点,都可以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灵感与创意。
微信ID:喜欢上海为你SEAHi
欢迎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