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9月15日,2018年第3季(总第十四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顺利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到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知名建筑师张斌,创新企业家万里江,未来城市研究者李宏,并特邀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团队,与我们一起探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
未来城市不是关于科技的虚幻想象,它离不开我们对当下、对过去的城市文化的感受和认识。文化与科技,是相爱相杀?还是相辅相成?听听这期的演讲嘉宾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吧~
精彩演讲
著名历史学家 葛剑雄
与历史学家对话,总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城市文化的传和承,该传什么,该承什么,葛教授对此有着非常鲜明的观点,也值得城市建设者们细细品味。
知名建筑师 张斌
张斌老师的主要建筑作品几乎都位于同济,作为一个敢于在自己老师、同学环绕的环境中做设计的大胆建筑师,他对建筑所要面对的技术和文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创新企业家 万里江
万里江先生同样在上海搭建着各种各样的空间。创业是杯苦咖啡,他希望为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加点糖。自由、温暖、相互帮助、彼此扶持,让社群带来温度,让技术提升效率。
未来城市研究者 李宏
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到底是怎样的?也许我们能从李博士的演讲中摸出点门道。“我们不猜测未来,我们塑造未来。”把握好城市演化方向,我们一定会得到理想的未来城市空间形态。
作为本期的特邀嘉宾,1%团队的张欣桐和邵子涵同学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获奖设计,得到了各位演讲嘉宾的一致好评,同时大家也在这个设计的基础上大开脑洞,场面非常欢乐,期待一下小编之后的推送吧~
本期金句
人工智能的爆发能把人往哪些方向带?背后其实就是价值观权衡的问题。计算机只负责计算那个过程,最后输入的数据是什么,取决于规划师对这个地方的认知。
葛剑雄《城市文化的传和承》
“传”,就是保存,使它能让后人知道、感受得到。“承”,就是继承、弘扬、发展,是要创新,不是完全改变或是完全引进外来的,而是在我们城市文化积淀的优秀精华的基础上,再创新。
张斌《基础设施的日常尺度》
建筑师的工作,就是用技术的适用回应人的使用和体验,从而参与文化的建构。
对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大家有一些诟病,很多公共空间名义上是公共空间,但其实是消费空间,“望江驿”这样的休息空间,提供了一个完全自由、同时又有良好维护的空间,给市民一种自发使用的可能性。
万里江《城市新空间》
共享办公空间其本质,就是效率和自由,用技术提升效率,以社群为基础,带给我们每个人自由。
空间本身就有灵魂,它的灵魂,是由两部分人赋予和创造的:一部分是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他倾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另一部分是在空间里活动的人,赋予了它另外一部分意义。
李宏《大市小城》
城市发展不是研究城市硬件本身,而是研究城市本身是什么,城市应该是一个市民共同发展的共同体。
我们不猜测、不估算未来,未来不是算命算出来的,而是由今天我们这些人一起塑造出来的。
后续报道以及更多详情
请继续关注“喜欢上海为你SEAHi”微信公众号~
2018年SEA-Hi!论坛举办时间:
· 2018年第1季(总第十二期):
2018年3月24日
· 2018年第2季(总第十三期):
2018年6月23日
· 2018年第3季(总第十四期):
2018年9月15日
· 2018年第4季(总第十五期):
2018年12月8日
SEA-Hi!论坛举办地点:
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半淞园路499号)木棉厅
SEA-Hi!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自2015年6月启幕以来,已吸引了一批关心上海城市发展的设计师、作家、摄影师、艺术家,甚至政府公务员、跑步爱好者,前来分享经验、共享智慧。这里为每一位爱上海的达人提供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的空间,让每一滴城市的人文情愫在论坛上激扬成思想的浪花,汇集成奔流的海洋。只要你有创新性的观点,都可以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灵感与创意。
微信ID:喜欢上海为你SEAHi
欢迎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