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SEA-Hi!现场 | 未来城市的挑战与坚守
6月23日,2018年第2季(总第十三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顺利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著名人文学者李天纲、知名建筑师刘宇扬、风险投资人廖明、城市创新设计专家苏运升,以及未来办公方式变革者杨磊,与我们一起“玩转未来之城”。
城市公共性、即兴之城、人工智能、城市模块、办公空间赋能……嘉宾们的演讲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带来一次次惊喜。想知道在这些专家学者眼中,未来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吗?接下来的推送你一定不能错过!
精彩演讲
著名人文学者 李天纲
哲学如何与城市相关联?哲学家哈贝马斯就提出了“公共性”这个议题,与社会制度最直接相关的就是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的起源。期待未来上海能出现更多真正具有公共性的空间。
知名建筑师 刘宇扬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是建筑师最令人敬佩的样子。刘宇扬先生带着这样的神奇技能和人文情怀,提出感知之城、法则之城、扰动之城、天空之城、起伏之城、四重之城、表壳之城、即兴之城等畅想,提醒我们在大步迈向未来的同时,也别忘了城市的根基。
风险投资人 廖明
带着廊坊口音和科学家的幽默感,廖明博士的演讲深入浅出地与我们解释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及其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到底是个骗局,还是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暂时还不能确定。那就让我们抱着测试、学习、合作的态度拥抱人工智能吧。
城市创新设计专家 苏运升
面对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苏运升博士以他跨学科跨领域的庞大知识背景,与我们分享了未来城市建设的应对方案。摩尔定律显示芯片中电子元器件的数量不断翻倍,速度提升,能耗却下降,今后的城市也将成为一个能够不断更新迭代的“智能电器”。
未来办公方式变革者 杨磊
同样是建筑背景的杨磊先生,以办公为切入点与我们分享了未来的变化。空间的价值将不再由所有权定义,而是被通过技术将需求和供给联系起来的能力所放大,空间只是一个入口,空间服务才是支撑未来大公司的真正的价值。
本期金句
就地取材,把建筑废料最后变成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建筑师、规划师和设计师的样子。也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奇思妙想。
——主持人 秦畅
西方社会产生了现代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制度本身和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观念并不直接相关,最直接相关的,其实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可以看作一个城市的起源。
——李天纲《公共性:城市生活的灵魂》
建筑其实是相对落后的一个行业,但这是它的本质。从有人开始,就需要空间,就有最早的建筑。它也会进化,不断有新的形式产生,但最核心的还是人对空间、对居住、对被呵护的需求。
——刘宇扬《土地与常民》
人工智能下一步怎么走?有三个可能的方向。一个,神,这是奇点理论,人工智能全面碾压人类。第二,神经,神经网络继续发展。第三,神经病,科学家都是骗子。我个人认为,神,很难做到;神经病,我们也不想当;所以很有可能的方向,是沿着神经网络或深度学习的方向继续往前走,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廖明《人工智能+创新:如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着》
总体来说,城市服务模块跟芯片是一个道理,内核部分是标准化的,接下来制定商业模式,在各种技术的帮助下,将城市建设环节翻译成可以复制的空间服务模块,然后用PPPP(public-private-personal-pratnership)实现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合作。
——苏运升《未来城市:一个智能电器》
人的一天除去休息的8个小时,在剩下的16个小时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办公在忙碌着。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办公环境并不令人愉悦。未来所有的办公场所,将重新围绕人来组织,回归到人应该有的感受以及自由来做。办公空间,是为知识工作者赋能。
——杨磊《未来办公将改变的不是一张桌子,而是所有城市》
后续报道以及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喜欢上海为你SEAHi”微信公众号
重要通知:
SEA-Hi!论坛官方社区正式开张啦!
大家可以在社区里随时随地与论坛嘉宾亲密互动!
第一场线上活动“上海源”主题研讨正在进行中
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2018年SEA-Hi!论坛举办时间:
2018年第1季(总第十二期):2018年3月24日
2018年第2季(总第十三期):2018年6月23日
2018年第3季(总第十四期):2018年9月15日
2018年第4季(总第十五期):2018年12月8日
SEA-Hi!论坛举办地点:
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半淞园路499号)木棉厅
微信ID:喜欢上海为你SEAHi
欢迎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