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2017年第3季SEA-Hi!现场 | 让时光演绎一首城市变奏曲
SEA-Hi!论坛又一次顺利举行。
演讲、问答、花絮……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喜欢上海为你SEAHi”微信公众号~
9月16日,2017年第3季(总第十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如期举行。本期论坛携手第四届“中法环境月”开幕活动,与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先生、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知名建筑师刘家琨先生、《城记》作者王军先生,以及论坛主持人秦畅女士一起,探讨了城市的变迁,让时光演绎一首城市变奏曲。
本期观众的热情异常高涨,为了尽量满足大家一睹大师风采的愿望,还布置了分会场进行现场直播,主会场和分会场都座无虚席,有的小伙伴们站着看完了全场,辛苦大家啦~ 看到大家认真听着嘉宾们对话,积极为城市献计献策的样子,都是我们今后卖命干活的动力!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当我们来到一座城市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建筑,街道的开合,树冠的大小,城市的味道。这期SEA-Hi!论坛,我们想听听看这个城市的声音,是否像音乐般美妙和动听?
“我们一直讨论城市问题,其实讨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究竟要在怎样的空间里架构出一个让彼此舒服的环境。——秦畅”
因地制宜的场所建筑
让•努维尔
努维尔先生曾说,“每一个建筑都是拼图中的一块”,每一处环境都不同,建筑设计要与周围环境与城市景观和谐相容。正因如此,他的建筑作品必然“因地制宜”,总是各有特色。演讲中,努维尔先生为我们讲解了他在中国的5个项目,强调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将是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新作,设计方案公布后一时间引起了广大关注,如何融合东方和西方,如何在建筑中表现传统的中国元素,是努维尔先生着重考虑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
“为了让一个事物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放入记忆,而且要让它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所以因地制宜是和可持续性息息相关的一个概念。——让•努维尔”
1+1=1
谭盾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谭盾先生对于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演讲中,他谈到了自己对建筑与音乐之间关系的体会,我们能够看到他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如何从城市和建筑的气场中发现常人想象不到的美。一次朱家角游历让谭盾先生决定在这个江南水乡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面前的明清古庙传来僧人的唱诵,耳机里放着巴赫的古典乐,让谭盾先生萌发了尝试创造建筑音乐的想法,把建筑作为乐器,让人们在建筑中听见音乐,在音乐中看到建筑。
“对我来说,中国人的精神跟身体,城市跟自然,如果要用一个数码的细胞去简单地回顾,那就是1+1=1。天人合一,是一个信仰,这种信仰渗透在科学、艺术、建筑和音乐里,很重要。——谭盾”
公共与日常——西村大院
刘家琨
把大楼造成大院,把建筑临街面设计成空中步道,西村大院一反常见的城市综合体模式,在成都这座城市中形成一处面向公众、能够自由穿行的社区休闲生活空间,容纳着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刘家琨先生以他设计的西村大院为例,通过设计图、实景图等详细介绍了西村大院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将建筑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类比,与我们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多元性问题,表达出地方精神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我只建立大秩序,等于做了一个书架,所有的表现交给零星的个体商家,他们像书一样往里填充。这是一种设计上的民主。——刘家琨”
向老城市学习
王军
“求解现实和未来,我们只能回到过去。”王军先生以他“专家型记者”特有的方式,将他对城市的敏锐观察和理解娓娓道来。回到过去需要认识老城市,过去的城市密度很高,提供大量的临街面,从而产生就业、逛街的乐趣,能够降低对机动交通的依赖。小汽车的发展使得老城市逐步瓦解,而合理的街道设计是求解当下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未来的城市发展,除了游戏规则的建立,更需要的是价值观的演进。
“街道不是把我们割裂的地方,而是我们相遇的地方。香榭丽舍的伟大,就是因为在这里会有爱情,会有约会。——王军”
本期论坛特别增设嘉宾对话环节
融合中西、对话古今、畅谈城市
小编整理出一些片段,先给大家解解馋~
让•努维尔先生与谭盾先生进行了一场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对话。谭盾先生从努维尔先生的建筑中看到了音乐、建筑、人、自然、精神、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好的建筑能让人听到心里的音乐,是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的共存。努维尔先生也认为,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合作,体现了一种相互融合和相互呼应,是从一种艺术转换到另一种艺术的过程。
谭盾:我觉得建筑跟音乐,可能是一对最“相爱”的元素。情缘有很多种,但建筑跟音乐,是最最无法逃避的一种情缘。
让•努维尔:建筑师要和艺术家合作,艺术家也要和建筑师合作。我们希望从一种艺术转换到另外一种艺术上去,就像音乐作曲一样,希望音乐的声音能渗透,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人。
谭盾先生的演讲让我们发现了一位“建筑师”谭盾,他对美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让在场的建筑师们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刘家琨先生都直呼“您别画图了,给我们留点空间吧”。
谭盾:我的乐谱是视觉乐谱。上届威尼斯双年展,看了刘老师设计的中国馆,当时就觉得他那个馆是把河流、禅境连在一起了,我就画了一幅音乐的乐谱。我觉得非常有精神性。
刘家琨:我同意谭盾先生讲的1+1=1,因为加起来以后,它是嵌入在一起的,使它变成更丰富的“1”。表面看起来好像很安静,但其实所有的感官,都给激发起来了。
刘家琨先生称他的西村大院为“火锅”,“任何东西都可以往里涮”。王军先生对这个“火锅”也是赞不绝口。西村大院是建筑师对公共空间一种全新探索,我们不设计所有的功能,而是让公众自由地进来填补空白。
王军:“火锅”太伟大了。其实中原就是个“大火锅”,“菜”都摆在周围,一个多民族国家就是这么形成的,所以“火锅”万岁。
刘家琨:当秩序足够强大,不怕扰乱的时候,反而能给出自由。我一个人想一百种功能,也还是我想的,如果能容纳别人的一百种,最后得到的会是前所未见的东西。
论坛的最后发布了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周年华诞的系列活动预告。甲子峥嵘,砥砺前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走过了60年春秋,亲历了上海城市发展最波澜壮阔的60年,也见证了自己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院60周年系列活动将包括学术和公益论坛、城市定向赛、院史和规划资料展等,期待各方的关注与分享。
错过现场的小伙伴们可以通过看看新闻回看全场论坛~
回看地址:http://live.kankanews.com/zhibo/3515.html
后续报道以及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喜欢上海为你SEAHi”微信公众号~
SEA-Hi!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自2015年6月启幕以来,已吸引了一批关心上海城市发展的设计师、作家、摄影师、艺术家,甚至政府公务员、跑步爱好者,前来分享经验、共享智慧。这里为每一位爱上海的达人提供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的空间,让每一滴城市的人文情愫在论坛上激扬成思想的浪花,汇集成奔流的海洋。只要你有创新性的观点,都可以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灵感与创意。
微信ID:喜欢上海为你SEAHi
欢迎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