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界线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分论坛
来源: 2024-05-29 12:22:35 点击:405

为庆祝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承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协办的“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于5月20—21日在上海举行,同时还举办了“中法建筑与城乡遗产保护合作25周年展览”。本次会议与展览旨在回顾持续25年的中法建筑与城乡遗产保护合作历程,探讨中法在大都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乡土遗产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共同构建新时代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合作的新框架。

5月21日上午,中法论坛分论坛暨上规院“绿房子•名城说”学术交流活动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铜仁路333号绿房子多功能厅举办。来自法国文化部、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法国建筑科学院等机构的20余位法方代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领导、名城研究中心及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板块相关同志参加了论坛。

本次学术交流会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研究中心副主任奚东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主持,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为论坛致辞,中法专家做专题报告和互动讨论。会后,嘉宾参观了绿房子,并赴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及杨浦滨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段进行考察。


领导致辞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在致辞中强调,此次活动是中法双方相互学习、持续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法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直是全球的先驱,法国的保护区规划、“国家建筑师”制度,以及对区域性历史文化空间和“大景观地”的整体保护,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此次论坛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凸显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相互交流与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市民的福祉贡献力量。


专题报告

题目一:巴黎圣母院的涅槃重生:修复技术和理念的挑战

本杰明•穆栋 法国文物建筑原主任建筑师、总监,法国建筑科学院前院长,夏约学校名誉教授,巴黎圣母院修复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报告梳理了历史保护学界从“纪念物”到“建筑遗产”的一系列理念变化以及《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等纲领性文件中对保护修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理论争鸣。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回顾了从中世纪到18、19世纪的建造和修复史。而2019年4月15日,一场大火导致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坍塌,全球为之震惊。随后,对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和复原工作引起了法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报告聚焦于探讨这座伟大中世纪教堂的历史、尖塔复原真实性的争议、修复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揭示了巴黎圣母院的重生之路。


题目二: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回溯和展望

陈鹏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研究中心规划总监、上海文物保护工程协会理事

报告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的意义和作用,回溯上海在1986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后于1991年编制的第一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告提出该版规划响应国家要求,结合上海风貌特色提出了上海名城的基本价值认知、以优秀近代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对象体系、分区分级的保护规划体系和保护管理机制的雏形。该份规划不仅成为本市保护工作的“基石”,更对我国保护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最后,报告指出在高质量内涵发展更新背景下,上海历史风貌保护需要加强理念、方法、机制上的实践与创新。


题目三:巴黎/法兰西岛大区的大都市遗产

埃里克•休布雷希特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巴黎大区研究院国际项目部主任

埃里克•休布雷希特提出巴黎大区研究院与上规院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今天的交流更是打开了持续合作的新篇章。巴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其文化遗产对城市经济发展和振兴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巴黎大区研究院将遗产视为思考与规划的工具,致力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公共交通等各类公众政策的制定,通过地区性的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等综合性工具,动员各方力量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他强调大都市作为信息传递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节点,需关注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同时不断思考面向21世纪的遗产价值演进,不断探索和实践最佳路径,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目标。


题目四:超大城市乡村历史文化与建成遗产的保护传承思考

葛岩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详细规划分会委员

报告结合上海乡村风貌调研,以“九峰三泖,浦江之首”的松江区为例,从规划从业者、城里普通人和松江本地人三个视角切入,探讨超大城市乡村的历史文化、自然与建成遗产的保护传承。运用历史地理学、图像类型学等方法开展研究,判读乡村空间聚落肌理类型特征,用脚步丈量,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五官体验,发现乡村之美,记录传统风貌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松江风土人情与地域传统文化,探讨如何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展望乡村风貌保护传承与乡村发展振兴路径。


互动讨论

法国专家就法国国家建筑师制度、居住类历史地区的保护与更新、区域性的整体保护和复兴探索等问题进行介绍和交流。

关于法国国家建筑师制度的作用,法国国家建筑师制度最初目的是消除遗产保护和规划的对立格局,在新的时期,国家建筑师需要既拥有工程技术头脑、同时又包含理想和情怀的内涵,动态协同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于居住类历史地区的保护与更新,在保护仍然有人居住的历史遗产时,需要平衡历史价值和现代居住需求,并确保居民的参与和权益。政府通过改造和新增社会福利住房等措施保证城市中心社会的多元混合。

关于区域整体保护,法国在区域层面的保护与更新由国家层面负责,从环境视角出发协调各类事项。国家公务员与国家建筑师、地方政府合作,通过立法共同完成区域整体协作的工作。


(发言根据会议速记稿整理,未经法方专家本人审阅,文中配图由市规划院、同济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