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协同 治理创新——2023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2023-11-15 11:07:00 点击:2734

作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国多个都市圈规划已获得批复并在有序推进实施中,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愈发紧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和研究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支撑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为导向,推动都市圈规划建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2023年11月11日,第四届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跨域协同 治理创新”为主题,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开展深入讨论,分享都市圈研究的新变化与新进展,为上海大都市圈和全国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上半场为大会活动和主旨报告,由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孙娟院长主持。

01  年 度 工 作 盘 点

论坛首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作为区域发展智库和平台,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持续跟踪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成功举办了2022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发布了第二版《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数2022》、第一版《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2》等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走出上海举办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和全国主要都市圈,为规划建设更美好的上海大都市圈贡献智库力量。

02  成 果 发 布

《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2-2023)》《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3》《从上海到上海大都市圈:中国式现代化的都市圈规划探索》正式发布。

《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2-2023)》秉持“忠实记录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步伐”的定位,形成了“1+7”的主要内容。其中,“1”个主题,即跨域协同;“7”大部分,包括总报告、各领域发展分析、分层次空间协同、专项协同、跨界项目、市域一体化和国内外对比。全书共27万字,25篇文章。与《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0-2021)》相比,第二版突出“聚焦核心、动态记录、扩展视角、内外对比”,作者队伍也进一步扩大。

《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3》从通勤角度检验规划和实施进展情况,为都市圈规划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本次报告延续去年“互联网地图大数据为主、官方统计数据为辅”的数据来源,采用2022年9至11月的百度慧眼大数据,同步覆盖通勤人口、通勤率、通勤距离、5公里通勤、轨道覆盖通勤人口等指标体系,与2021年度形成连续对比。

《从上海到上海大都市圈:中国式现代化的都市圈规划探索》展现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全程参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以及持续深耕都市圈规划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本书基于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实践,讲述了从上海到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脉络,阐释了协同规划的内涵及背后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当前都市圈理论的本土化演绎和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式方法,诠释了都市圈的中国概念,探讨了规划的中国实践,并为大尺度高密度城市化地域的空间协同贡献了中国方案。

03  入 盟 仪 式

今年,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正式加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联盟,研究联盟单位由17家进一步拓展至19家。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中心副主任、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分别向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颁发联盟单位证书。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张勇副院长表示,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联盟提供了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联盟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希望依托联盟进行更多合作,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栋认为,研究联盟是一个开放、睿智的平台,同时上海大都市圈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高地,安徽的入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未来将努力追赶,从形式上的入圈、到行动上入圈、再到思想上入圈。

04 主 旨 报 告

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共分为五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带来的《跨省域详细规划探索––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为例》,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张忠伟带来的《无界之境,共赴未来:长三角示范区对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探索实践》,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带来的《把握人民城市建设导向 提升都市圈文化软实力》,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东援带来的《在都市圈推动TOD走向2.0版》,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带来的《韧性与创新:当前阶段都市圈发展的关键议题》。主旨报告既有宏观层面的都市圈关键议题探讨,也有微观层面的跨界地区规划实践探索,还有区域文化、交通、安全等专项领域的独到见解,从空间治理视角全面阐释了跨域协同与治理创新的内涵和重大问题。

论坛下半场为学术交流,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子来教授主持。

05 专 题 报 告

来自全国各地研究都市圈规划建设的专家分享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围绕论坛主题,涉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不同地区的跨区域规划探索,为全国都市圈的跨域协同和治理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设计大师杨涛,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本伦,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栋,舟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洪斌,以及唐子来教授等专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郑德高副院长认为都市圈要把握安全韧性等关键议题,并从规划走向实施。杨涛董事长关注都市圈的流动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强调要将理念转化为普遍的、法定的机制和制度进行落实。洪斌院长对上海大都市圈的价值和舟山在大都市圈中的定位进行了再认识与再评估,基于上海大都市圈接轨世界的定位,沪舟甬区域将大有可为。王栋副院长认为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为区域一体化带来了机遇,需要在思想、政策、标准、交通、人才等方面一体化,期待研究联盟增强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全方位的交流。姚本伦董事长提出了区域协同中的两个难点,即过度追求发展资源的集聚、规划实施缺乏约束,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李晓江院长强调区域协同要从问题导向出发,要深刻思考中国的行政逻辑、行政体制和运行制度,找到共同利益的平衡点、最大公约数和共赢机会,围绕安全韧性、绿色低碳领域进行前瞻研究。

最后,唐子来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需要放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中发挥引领和链接作用,以“空间协同”作为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核心。